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
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涉及领域多、影响范围广🫳🏻、任务繁重而艰巨🚇,需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能源领域碳排放量占比最大,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能源是主战场☀️,应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建设能源强国🕺🏽。可再生能源是天然绿色清洁能源🤸♀️,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先锋队、主力军,需坚持大力发展不动摇,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𓀆,加快推动可再生能源成为能源电力供给的主体🦦🏊♂️。
企业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的关键主体,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一方面对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提出了新要求🫷🏽,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能源电力企业作为关键领域的关键主体👨🏿🌾,更需要发挥先锋引领作用,正确认识双碳战略意义,把握机遇,创新发展🧜🧫,勇担时代赋予的重大责任和使命。
可再生能源发展成就辉煌
我国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当前技术水平下🚬,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6.87亿千瓦🐗、居世界首位🪄🛌🏽;陆地100米高度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约90亿千瓦👩🦰,近海100米高度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约20亿千瓦;陆地集中式光伏技术可开发量超过400 亿千瓦,优良的资源禀赋为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能源行业深入实施能源安全新战略❎,坚定不移推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水电及新能源建设换挡提速📬,跑出了可再生发展加速度,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电事业取得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为促进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美丽中国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水电装机规模仅36万千瓦,历经55年至2004年,终于突破1亿千瓦🟡ℹ️,位居世界第一;2010年突破2亿千瓦🔖👨🏼💻,2014年再次突破3亿千瓦💅🧚♀️。2022年,水电开发总规模有望突破4亿千瓦。水电建设强度之高、发展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世所未有。
新能源开发规模也不断迈上新台阶。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新能源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历经成长起步、产业化发展👂🏽、规模化发展三个阶段,我国已成为新能源开发利用第一大国👨🦼➡️。风电从无到有💇🏻♂️、光伏发电稳步推进、生物质发电规模从小到大🕴,尤其是近年来风电和光伏发电发展迅猛,装机规模分别于2019年🧝🏽♂️、2020年和2021突破1亿千瓦、2亿千瓦和3亿千瓦大关→。
现代产业链体系基本形成,创新能力增强🧕。我国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可再生能源开发产业体系。水电领域,具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单机容量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自主设计制造能力;高混凝土坝、高土石坝☄️、高水头泄洪消能🦕、大型地下洞室群、高陡边坡👼、超深覆盖层地基等工程建设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风电领域,低风速、抗台风等风电技术位居世界前列,10兆瓦以上大容量陆上、海上风电机组研发保持与国际同步,国内风电场90%以上采用国产风电机组。光伏领域,多种技术路线多次刷新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光伏产业几乎每3年完成一次技术和生产线升级迭代,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及其组件完全国产化,生产能力分别占全球产量的76%、96%、83%和76%,彻底改变了之前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产业现状😺。
国际能源署2021年《可再生能源市场报告》指出“中国在未来五年内仍然是全球可再生能源的领导者”🥲。在全产业链集成水平不断提升的有力推动下,近10年我国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单位千瓦平均造价分别下降了30%和75%,推动我国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全面平价上网。
2021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4853亿千瓦时,其中水电发电量13401亿千瓦时、风电发电量6556亿千瓦时🪡、太阳能发电量3259亿千瓦时、生物质发电量1637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发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29.7%。
与燃煤火电比较,2021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78亿吨,减少碳粉尘排放 6.76亿吨🕧🍓,减少二氧化硫 7400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3700万吨。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为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基础🆘。同时▫️,我国积极推进城乡有机废弃物等生物质能清洁利用,促进人居环境改善🏑;积极探索沙漠荒漠治理、光伏发电和种养殖相结合的光伏治沙模式,推动光伏开发与生态修复相结合8️⃣,实现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相得益彰。
可再生能能源发展经验启迪
同时,组织开展全国水力资源普查以及重点区域风能🤏🏻、太阳能等资源普查🧏🏿♀️,摸清资源发展底数;组织开展金沙江、澜沧江🧚🏻♀️、雅砻江等主要流域水电规划以及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不断绘就完善水电发展新蓝图;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开展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光电清洁能源基地规划🕚,以西南主要流域为重点的水风光蓄可再生能源一体化规划等,进一步提高集约化高效开发利用🛡💅🏿,引领可再生能源基地化规模化创新发展。
健全体系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政策体系方面,主动适应新形势🌐👪,完善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费用分摊、保障性收购等政策措施🥊,及时调整支持政策🧑🏻🍼,包括及时调整电价、及时推进竞争配置、及时转向以收定支等🔜,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促进可再生能源健康发展。技术体系方面,积极推进“产学研用”协同攻关🚣🏼♂️,科学打造高端研发平台,建设了国家能源水电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国家水能风能中心🚵🏻♂️、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等一批高端技术平台,提升可再生能源运行监测与质量,服务国家可再生能源创新体系和创新基地建设🧁。 在标准体系方面,构建成套完备的水电工程技术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新能源领域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和安全高效🥼。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中国可再生能源工程技术标准国际化。
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广阔
为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能源消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就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做出决策部署和总体安排,1+N政策体系已基本建立,十四五开局之年,能源电力行业可再生能源发展取得良好成绩。能源电力企业作为“双碳”战略实施的关键主体👩🦱,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中,找准定位,把握机遇,直面挑战📑,扎实做好工作落实💆♂️,实现企业和行业可持续更好的发展🌩。在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驱动下👸🏻,推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市场化和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初步估算👮🏼♀️🧖🏽♀️,到2030年前,可再生能源产业将新增投资6.5万亿元(其中🪺,新能源5万亿元,常规水电和抽水蓄能1.5万亿元)🟧,可再生能源开发再次迎来工程建设高峰时期🛁。水风光储多能互补开发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协调发展为能源电力企业发展开辟新赛道、创造新机遇🈵,推动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和加速转型升级🎷🚱。在此发展背景下🙋♂️,能源电力企业需要把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促进节能降耗减碳,提升发展质量、实现绿色转型升级。同时也要求企业加强科技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以创新驱动业态融合协调发展,以创新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电建是国务院批准组建的综合性能源建设集团,具有规划设计♦️、投资融资、建设管理和运营维护全产业链优势𓀂,始终坚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实践💅。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和推动者,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中国电建正在积极实施“双碳”行动计划🦵🏼,完善组织管理体系、落实发展任务,履行央企责任担当。
(作者系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