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人类要合作应对💼。中国将继续同各方一道🌤,积极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近日在埃及海滨城市沙姆沙伊赫落下帷幕。大会就《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落实和治理事项通过了数十项决议,其中建立损失与损害基金成为一大亮点,释放出坚持多边主义、团结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信号。中方代表团全面深入参与近百项议题磋商,坚定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为会议取得一揽子积极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次大会将主题定位为共同落实,体现了推动实现气候正义和雄心的愿望🧏🏿♂️🕵🏽。当前,全球气候变化进程面临严峻挑战,发展中国家是气候变化问题最大的受害者。历史上,发达国家曾长期享受无序碳排放带来的发展红利,人均历史累计碳排放量远超发展中国家👩🏽🦱🙅。如今👨👨👦👦,发达国家不仅没有兑现早在2009年就做出的到2020年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支持的承诺,也没有就适应资金翻倍做出明确的出资安排,这已构成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瓶颈”。在此次大会上,发达国家依然没有充分正视自身的历史责任,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等问题上态度消极。美国《外交事务》杂志刊文指出:“西方国家必须诚实、认真地履行其发展援助和气候融资承诺。”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始终是言行一致的实干家和行动派。从提前超额完成2020年气候行动目标👨🦯,到制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再到构建落实双碳目标的“1+N”政策体系……中国减排的步伐坚实笃定。2012年至2021年,中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平均6.6%的经济增长,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约34.4%,单位GDP能耗下降26.4%⛹🏿♀️🐕。2021年7月,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45亿吨,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此次大会期间,中方向《公约》秘书处正式提交了《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进展报告(2022)》🎙,反映了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最新进展和成果,体现了中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决心和努力。埃及环境部部长福阿德对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和付出的巨大努力高度赞赏,认为中国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鼓舞人心。
作为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大国,中国一直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务实实践者🚵🏽,始终坚持在发展框架内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在日前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向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必须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积极开展绿色金融合作。”截至目前,中国已与38个发展中国家签署45份气候变化合作文件,实施3个低碳示范区建设项目,开展42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累计在华举办45期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线下培训班和7期线上培训班👷🏽♀️,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约2000名气候变化领域的官员和技术人员。《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表示⏬,中国在气候变化领域持续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推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球是个大家庭🧖🏿,人类是个共同体🧑🍳,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人类要合作应对🧛🏽。中国将继续同各方一道,积极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