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祥琬院士提出碳达峰🙋🏻、碳中和是能源革命的两个里程碑𓀆,分析了实现双目标面临的困难和机遇,重点强调碳达峰不是冲高峰🤵🏻,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能源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做好节能提效,开拓可再生能源市场。
第一点,从人类文明形态进步的高度来认识能源革命🙎♂️,碳达峰👳🏼、碳中和是能源格局的两个里程碑,人类文明的形态是要不断进步的🔐,这是一个历史必然,而能源革命是它的基础和动力🛌🏼👨👨👧。大家都知道化石能源,煤、油、气的发现和利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人类由农耕文明进入到工业文明,这是一轮全球性的能源革命🧝♀️➙。但是二百多年来👃🏽,工业文明在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气候变化和不可持续性,而现在非化石能源的进步🈵,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巨大进步,正在推动人类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这是又一轮深刻的能源革命#️⃣,要从这个高度来看这个问题,所以能源低碳化事关人类未来,这是我们现在全球的共识,而碳达峰👱🏻、碳中和是它的两个里程碑。
第二点📕,碳达峰不是冲高峰,也不是攀高峰,对2030年前碳达峰的这个理解👩🏽🔧,要跟2030年的几个指标统一起来理解⚜️🙂↔️,比如说我们提出2030年前碳排放强度要比2005年下降65%以上🤷🏻♂️,这个指标跟2030年前达峰结合起来考虑,所以这个达峰不可能是一个冲高峰。而相应地提出来了非化石能源到2030年占比要达到25%🫰🏽,还提出了风光发电装机要达到12亿千瓦。12亿千瓦这个目标的提出,它不是个天花板,是一个地板和下限👩🏻💼,我们只可以超过,我估计这个数肯定是要超过的,要统一地理解就会知道我们是要通过逐步降低碳排放强度来实现碳达峰的🧠。
第三点🪀,低碳转型和保障能源安全并行不悖,很多人提出低碳降碳会不会影响能源安全呢,不是这个意思🦸🧱,现在能源不仅要保障供应,而且目前阶段还有必要保持增长,比如“十四五”大约还有2%左右能源的增长,这个增长量是社会经济生活所必需的,当前是这样⛸🙋🏿♀️,而且长远的说能源结构的优化,效率更高🆓,它就更独立🏊🏻♂️🍇、更安全🤽🏿♂️,应该看到这样一个能源转型,使我们的能源更加优质👩🏻✈️、更加独立🍊、更加安全,不仅要供需安全,而且还要环境安全、气候安全🏇🏽,这样一些概念才会比较全面地认识这个问题。
第四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符合共区原则🏦,也立足于我国现实🥴🚣🏻♀️,有同志提出来我们现在是发展中国家,我们要不要这么积极地提出碳达峰👃🏿、碳中和,共区就是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我们跟发达国家是有区别的☔️,比如说现在碳排放情况是这样🍄🟫🈷️,红线是我们中国的排放,底下是美国、欧盟等等,大家都看得出来👭🏼,我们从2006年以后,中国的总排放量超过了美国🧑🦼➡️💆。所谓碳达峰就是要使这条红线达到最高值,实际上大家看出来2013年已经有过一个小峰,现在又振荡,这两年又有点回头🐞。只要引导的好🙅♂️,这个曲线达到最高值,这叫达峰,然后下降,实现碳中和。我们现在提出来2030年前碳达峰,而所有的发达国家都已经达峰🤠,在这之前,这个本身就是个差别🎨,就是个区别🤦🏼。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承诺了2050年前碳中和🤷🏽🏦,最晚也是2050年,还有的比这个还要早🚣🏻♂️,我们承诺的是2060年,这本身也是一个区别,当然我们也是地球的一员,所以我们也有责任来应对气候变化🙅🏿♂️,所以我们提出这个目标🦸🏼,它跟发达国家相对照体现了一个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同时又体现出我们是一个有高度责任感的大国。
第五点🤹🏽,能源转型不仅要发展高比例的非化石能源⛽️,使能源结构低碳化,而且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这句话内容十分的丰富🗑,以高比例非化石能源为主的情况下,跟现在以煤为主情况下的电力系统,不光是谁多一点、谁少一点的问题🌥,而是整个系统都要有系统的稳定性㊙️、优质的输出🎄、供需的平衡,在新的情况下产生很多挑战,所以源、网🏕🏃🏻♂️、荷、储要一体化地把新能源跟智能电网、跟储能灵活性的资源相集成💇🏼♀️,使得系统具备柔性,具备平衡的功能😑,达到优质的电力输出。这句话就是所谓的新型的电力系统的内涵,而这点有待实践,“十四五”“十五五”时期就要做好这件事,我们不仅理论上♜,而且实践上证明这个是可以做好的。
第六点🙍🏼♀️,节能提效,我们现在实现双目标🂠,最重要的就是节能提效,这是实现双目标的战略之首➿👩🏼。我给大家列举两个数据,拿2019年来说✩,能源强度😯,就是生产一个单位的GDP,我们花的能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倍👷🏿♂️,我们比世界平均水平还多30%;生产一个单位的GDP,是OECD国家的2.7倍🧝🏿♂️,咱们把1.3倍再进步到1.0,我们前几年还是2.0,现在进步到1.3倍,如果1.3变成1.0🛀,同样生产这么多GDP🦶,就少用30%的能源,也就是说每年可以少用10亿吨标准煤都不止。换句话说,在当前消费水平下能耗降低1%,就能少用0.5亿吨标煤的能源🫔,将减排一亿多吨的二氧化碳。靠什么节能减排提效,首先是产业结构调整,也就是两大结构,一个产业结构✍🏼,一个能源结构🥠,产业结构首当其冲的是高耗能产业。比如说钢铁、水泥,现在全世界56%的钢铁水泥产能在中国,我们确实需要钢铁、水泥,但是还需要这么多吗?还要再增加吗?这个问题就非常重要,如果抓住产业结构这一步,抑制发展高耗能产业的冲动,就能够有效的节能减排🙆🏻♀️,再加上技术进步、管理节能👨🏿💼、文化理念等等🤳。
第七点,我们实现双目标,确实有很多困难,因为我们现在还没有完成工业化,还是发展中国家。具体说🙂,就是产业偏重🤱🏿、能源偏煤🧟、效率偏低,发展方式和能源体系惯用性很大❎,就是路径依赖——高碳能源发展的路径依赖很大、惯性很大,我们正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关键节点上,刚才说的前四点就是我们的短板,我们必须补短板👩🍳,这样一个补短板的能力🤟🏿👨🏻💻,是我们国家带来的进步,这是我们必须做的一件事。“不转型”“转型慢”也不是不能过日子,但是我们会落后🈂️👨🍳、会低效投资🧢,这个转型的意义就在于此👨🏻⚕️💮。从当下看,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排放值大于碳汇值,碳中和就是两头要相等🙇🏼♂️,现在左边这个排放必须要大大降低,现在中国每年排放大约是100亿吨🧔🏻♂️,而我们的碳汇值要比它低一个数量级,所以要以减排为主,剩余的排放量能够做到和碳汇值⛹🏻♂️、碳吸收、碳移除的技术能够相等📨,所以着重点要放在减排上🙆🏽♀️。我们要补短板,用新发展理念指导实现高质量发展,现在的着力点就是减排🏄、低碳🧵,所以现在明确指出来“十四五”战略方向是低碳。
第八点,双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把握好节奏、积极稳妥推进⚓️🧑🏽🦳,它会带来一系列的经济社会进步🏊🏿➔,会催生出新科技、新能源、新工业、新交通🤾🏿♂️、新建筑和新投资,所以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布局,这句话也是很有深意的,会深刻推动经济社会的变革和进步,同步地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资料来源🏌️♂️:人民论坛网)